中国牧工商集团有限公司

首页 走近中牧 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 新闻中心 产品与服务 科技创新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人民日报:给农民一双隐形的翅膀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原创 发布日期:2012-03-05 浏览次数:97

“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国家的富强;没有科技的支撑,就没有农民的富裕。”中国农业发展集团董事长刘身利接受采访时说。作为央企中唯一一家农业企业,中农发集团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引领群众健康生活。中农发旗下的中牧集团,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在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屡屡表现出“英雄模范带头”作用,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食品安全作出了贡献。

勇于担当,奉献在先,农民的需求就是前进的方向

成都市新都区石板镇优胜猪业专业合作社,社员105户,年出栏生猪5万头。理事长兰冲明的猪场,常年存栏生猪3000头。正午的暖阳晒得人很舒服,兰冲明更是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今年养猪赚钱吧?”

“关键还得疫病防得好!”兰冲明说,社员们是中牧的忠实客户,而中牧是社员们的贴心老师。

“最近冬季痢疾高发,养猪场需要做好防疫工作。”正在石板镇搞技术服务的成都中牧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于若飞说,他每天都要接到好多天南地北的电话,都是养殖户询“疫”问药的。

中牧集团成都药械厂厂长申咏红介绍,他们年生产设计能力5.5亿头份。目前,中农发的动物疫苗产业在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齐、产量最高,旗下八家生产企业年度生产疫苗200亿头份。在禽流感、猪瘟、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疫苗方面,中农发的市场份额均为国内第一。

“我们不只生产药,还搞技术下乡,公司里的博士、硕士很多,经常下去给农民讲课。”中农发集团总经理郑清智说,他们在技术支持、售后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2007—2011年,中农发在全国开展动物疫病防控知识专题讲座、技术培训和市场服务活动1200多场,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个体养殖户11万多人次。

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为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动物防疫任务空前艰巨和紧迫。中农发主动加紧生产猪链球菌、口蹄疫、狂犬疫苗,将价值1700多万元的药品和其他捐赠物资送到灾区,组织力量给群众讲授防控技术。

农民的需求就是努力的方向,重大动物疫情就是冲锋的号角。中农发集团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和社会的赞誉。

手握金刚钻,方揽瓷器活,科技创新是提升服务能力的源泉

2005年,四川资阳、内江等地出现了罕见的猪瘟怪病,造成局部人群传染,引起社会各方极大关注。中牧公司组织技术人员紧急研发,只用7天时间就拿出第一批75万头份的猪链球菌Ⅱ型疫苗投入生产。药到病除,疫情很快得以扑灭。这创造了动物疫苗行业的“七天神话”。

“肩负疫苗研发生产的国有企业,必须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第一位,始终占领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始终瞄准世界尖端水准,这样才能担当起一个农业大国建设现代农业的重任。中牧集团董事长张春新介绍,目前企业科研投入不断加大,产学研联合的步伐不断加快。

2009年10月,中农发成立中牧研究院,整合集团内部分散的研发资源,统一打造新的科研平台,先后建立了生物药品、兽药、饲料、化学及工艺等5个研究所,拥有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

目前,这个研究院已完成了3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其中有5个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和“十五”重点攻关项目,有三个项目列入了国家重中之重的科研计划,13个产品先后获得农业部一类、二类和三类新兽药证书;两种疫苗产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畜禽产品流通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疫情传播几率也在加大,而且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一些病毒发生变异,在总结过去经验基础上,中农发研发了许多疫苗新产品。如今,中农发的生物疫苗无论是品种的量,还是内在的质,都有大幅度提升。

对此,中农发人笑答:疫情变化既是挑战,也是发展机遇。这,就是市场经济中历练出来的国企风采。

关闭